仁义
随感:
刚才看了看八王之乱和隋末唐初历史视频,感觉晋惠帝司马衷和隋炀帝杨广真是神似。一个聪明到极致,一个傻到极致。之前也写过,但没写得很露骨。
我一路走来,没见过司马衷,杨广 倒是见过不少。只不过杨广擅长文学,他们擅长数学,仅此而已。
杨广当年有句名言:“天下的人还是太多了。”在广哥眼里,人不是人,和猪羊差不多,死了一批还会再有一批,所以他修新都城、修大运河、三征高句丽,死了再多人他都不心疼。另外,在广哥眼里,天下都是他的,他给天下人发工资,天下人自然都应该为他而死。
我看现在的科学家,有不少也和杨广一样,并不把人当人看,而当成工具或者耗材,不管是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对社会上其他人。只不过现在是文明社会,不能像杨广一样动不动害死百万人。
刘备死前对刘禅说:“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小时候不懂,也没怎么震撼。现在经历世事洗礼,方知仁义之不易。一个人只有做利于底层人民的事,才能被称为英雄。老板就对员工好点,教授就对学生好点,官员就对农民工人好点,仅此而已。此为首推,否则,一个人就算再聪明,诗文写得再漂亮,数学物理学得再好,恐怕只是为祸更多。正像聪明的杨广,古今中外,能把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带到灭亡的,仅他一人。
观史偶得
适览八王乱局并隋唐鼎革事,惠帝与炀帝若合符契。一者聪颖绝伦,一者愚蒙至极。曩日虽尝论及,犹未畅言其髓。
某遍历世途,未尝遇司马衷之属,然杨广之俦实夥。唯广工词章,彼辈精数术,其本一也。
昔炀帝尝言:”天下民多矣。” 在其目中,黔首非人,犹豕彘耳。故筑新都、凿漕渠、三征辽东,殒命如芥,未尝稍恤。复以天下为私产,自谓赐俸万民,则万民当效死以报。
今观士林,颇有效广之为者。待门生如器用,视百姓若刍狗。唯今世崇文治,不可效广之暴戾,动辄伏尸百万耳。
昭烈皇帝临终诫禅曰:”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 幼时懵懂,未解深意。今经沧桑,方知仁德之难持。丈夫欲称英杰,必以利济苍生为本。商贾厚待僮仆,鸿儒善导生徒,官吏抚恤耕夫,如是而已。若悖此道,纵有子建之才、管乐之智,适足为祸愈烈。观炀帝故事可知:寰宇列国,能摧鼎盛之朝于俄顷者,舍广其谁?
太史公尝云:”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。” 信哉斯言!夫仁德者,立身之本,亦治国之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