疲惫悖论

这篇文章为此视频而作。

阐明

问:为什么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越来越高,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但人似乎越来越疲劳?

答:好问题,我没法一句话回答,且听我娓娓道来。

回首过去,从生产力的角度看:

  • 从原始社会一直到1700年,生产力的发展都非常缓慢。
  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,欧洲的生产力迅速甩开其它大洲。
  •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,生产力发展更快
  •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后,生产力发展更更快
  • GPT-3.5出现后,生产力发展更更更快

从教育的角度看

  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,普鲁士率先推行现代教育制度,即,学生先集中接受一样的教育,然后再去从事不一样的工作。
  •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,各国纷纷采纳了普鲁士教育制度
  •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后,网课对线下课程造成了很大冲击。以我个人的经历,对于本科生而言,线上获取到的知识已经超过了线下。
  • GPT-3.5,即将改写教育。

那么,为什么生产力越来越高,但人似乎越来越疲劳?

根本原因只有一个:生产力的确越来越高,但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也越来越多,人需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,自然会越来越疲劳;同时,技术更新越来越快,人必须每年甚至每个月都学新知识。

比如说,我出生在2000年,和989年出生的范仲淹相比:

  • 我在6-18岁,经由普鲁士教育制度学的知识,远远超过了范仲淹在考上进士前学到的知识。
  • 我需要每年更新自己的知识,而范仲淹并不需要。

PS:以上所说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。当然,我和范仲淹都需要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,但,实践中获取的知识,并没有明显地因为两次工业革命而增多。

对策

上有潮流,下有对策。人类永远会拥抱新的科学技术,用文艺的话说,历史大潮浩浩汤汤,长江黄河不会倒流。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——与时俱进、终身学习,而非固步自封、抱残守缺。

我给几点对策

  • 培养求知欲
  • 勇敢
  • 培养筛选知识、信息的手段

就我个人而言

  • 培养求知欲,对我不难,从小学开始,我很喜欢学习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知识、技术。这让我感到很新奇。
  • 勇敢,这点我做得不如上一点好。当我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、技术时,我也会感到害怕。这是我所谓的“电脑恐惧症”的根本原因。比如说,我以前总喜欢把C, Python的一些代码记到笔记里,需要用的时候去看,而不是去谷歌直接查,因为我内心深处害怕用新的语句代替旧的语句。
  • 筛选信息,对我不是难事。我从小就生长在互联网时代,我早就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,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创的筛选信息的手段。比如说,我关闭b站、知乎、YouTube这样鱼龙混杂的网站的推送,再比如说,我只关注返朴、机器之心,而不关注赛先生、知识分子、量子位。简而言之,第一,我喜欢主动搜索知识和信息,不喜欢被动被推送信息;第二,如果不得不被动获取一些(因为主动搜索只能搜索我认知范围内的),我只接受含金量更高的被动推送信息。

2023-12-28 更新

今天在科考小群里,讨论到类似的话题。

现在是人类历史上最温柔的时候了。封建社会人均寿命才30,1940年中国文盲率还90%。

现在中国最起码都能吃上饭,都能上初中。

比起以前,不好的地方无非是技术迭代过快,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。我觉得还好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