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如此恨学术造假?

选择与染色

有一个著名的游戏,The Walking Dead,中文叫行尸走肉,是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。同时还有一部著名的美剧也叫The Walking Dead,也是根据该漫画改编的。

游戏背景是,人类社会中爆发了可以让人变成丧尸的病毒,你要在末日活下去。

游戏的主角叫Lee,是一个中年大叔,过去是老师。

另一个重要角色是Clementine,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。

Lee在灾难刚开始时发现了Clem,于是把她当成女儿来守护。

Clem这个角色极为深入人心,这是这个游戏能火的最大原因之一。

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是,你的选择会影响游戏剧情走向。

其中有一个选择是,你要不要偷其它求生者赖以生存的物资。

你偷了,他们大概率就饿死了。

这物资里除了食物,还有一件红色的外套。

如果你选了不偷东西,Clem还会穿原来的白衣服;如果你选了偷东西,Clem以后就得穿红衣服了。

我个人认为,这是整个The Walking Dead,设计得最为精妙的选择。

我们在人生中做的每一个选择,都会对我们“染色”,就像这件鲜红的衣服一样。

有些事情我不能做,一旦做了就再也不是原来的我了。

我可以做几年我不是那么喜欢的研究,

我可以做十年也做不出结果的研究,

但是我绝对不能数据造假或者数据挑选。

如果今天我为了发文章或者为了发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,做了一次数据造假或者数据挑选,那么我以后都当不了科学家了。

只要一次

为什么我会认为只要一次

因为我就没看到有学术造假的人承认自己做错了的。(这里我用了归纳推理,但是我写个日志就不要求像学数学那么严谨啦)

一个偷东西的小偷,他有可能觉得自己做错了并且改过自新。

一个学术造假的科研工作者,他几乎不可能觉得自己做错了并且改过自新。(至少我的知识范围里没听说过这样的人)

舍恩事件,舍恩最后说:

Schön omitted some data and stated that he did so to show more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behavior that he observed.

“图片误用”事件,整个中科院都在帮这几个实验室藏着掖着。

把这些造假行为化解为“图片误用”很愚蠢,这个结论一下,负责调查的钟南山院士、道德委的欧阳钟灿院士乃至整个中科院,和这几个乱搞的实验室全都成了利益共同体,仿佛他们之间有什么py交易。但是事实上不一定有这么回事。正确的做法是让双方进一步出示证据。

最近有一个好消息:2022年5月,Green Valley宣布终止GV-971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III期临床试验,也许这件事可以成为推倒图片误用事件的导火索。

为什么我如此恨学术造假

有一次我和我母亲聊天,聊到这个事,她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恨学术造假。

我母亲并非学术界人士,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
我想了想,她的疑问是有道理的。

学术造假这个事,如果放到整个人类社会里去评判,严重程度达不到刑事违法行为,甚至达不到违法行为,只是违反道德。

但这个事如果放到科研界这个小圈子里去评判,严重程度≈故意杀人罪。

学术造假有2个最大的缺点:

一是,让其它科研工作者浪费n年时间。

二是,科学追求的是客观规律,用数据造假/数据挑选得到的东西显然不是客观规律。又当科研工作者、又学术造假,这相当于又立牌坊、又当婊子。

我所做的一切,最后都要由我的孩子评判。

我不希望有一天我的儿子/女儿打开Wikipedia,发现我的名字跟在舍恩等人后面。

如果真是这样,等我的孩子长大到足以理解什么是学术造假后,他/她一定会说:我爸是个傻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