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士

从我和C哥的一个玩笑说起

2021年的一天下午,我回到寝室,舍友C在。

我:C哥,今天我突然想起了一件陈年往事。

C:哦?

我:那还是2012年下半年,我刚上初中。我和几个初中新认识的同学聊天,其中一个女生说,她小学时候当课代表,帮老师收作业,有的时候,她的好朋友没写作业,就会来跟她说,你可不可以不告诉老师。这个时候她就会很难办。

我: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做?

C:这个嘛…

我: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,2021年的院士增选要开始了。

我:你应该知道,新院士的提名者必须是院士。

我:你说,院士选新院士的时候,是选他觉得厉害的呢,还是选和他关系好的呢?

C:草。

我和C哥都笑了,因为我们用屁股想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
过去的我以为,院士都是郭永怀(为国尽忠只在今日)、赵忠尧(放弃优渥毅然回国)、严济慈(二战英雄国士无双)、钱临照(钟情科大不离不弃)这样的人。

就算不拘泥于国别,至少也应该是狂热地追求科学的人。

从有记忆开始,一直到2020年夏天,我都这么认为。

现在的我发现,选院士、选长江、选杰青,很多时候,不是比谁学术更厉害,而是比谁更擅长拉关系、比谁更擅长酒桌文化、比谁更擅长饮食社交

去他妈的。

院士这词,在我心里已经具有一些贬义。

最后我说一句非常定量的话:中国科学院一日不重新调查图片误用事件,院士这词一日在我心中具有贬义。

院士和图片误用事件

1999年,裴钢院士的文章。

2020年,张曙光“声援”裴钢的文章。

对以上两篇文章比较科普性的解释。

然而,中科院的生物领域的院士,没有一个站出来为真理说话,没有一个站出来为科学说话

他们全都因为权力、关系而保持沉默。

在真理、科学和权力、关系中,他们选择了后者。

他们都学过细胞生物学、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,以他们的实力,完全能看懂这两篇文章。

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做过学术造假,但我知道他们至少是学术造假的默许者、纵容者、冷眼旁观者

钟南山院士是图片误用事件的总负责人,他就是那个最大的默许者、纵容者、冷眼旁观者,这是他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

因此我说:中国科学院一日不重新调查图片误用事件,院士这词一日在我心中具有贬义。

至少生物领域的院士如此。

杨振宁对院士选新院士的看法

——2023-08-29 更新——

最近读了杨振宁的《晨曦集》,在一篇文章中,记者问他如何看待2011年饶毅落选院士。

杨:在中国,一个人是否能被选为院士,70%靠此人的拉关系,30%靠此人的学术能力;在美国,一个人是否能被选为院士,30%靠此人的拉关系,70%靠此人的学术能力。